學術研究 / 輔仁法學

輔仁法學第8期

Document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日本之式樣仿冒問題與輸出品式樣法(英文) 林瑞龍
Design Counterfeiting Problems in Japan and Export Commodity Design Law
I Introduction
II Design Counterfeiting Problems in Japan
A、 Type and Scope of Design Counterfeiting
B、 Protest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gainst Counterfeiting
C、 Wide Gap in Concept regarding Protection Law in Curbing Designs
III Inefficac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Laws in Curbing Design Counterfeiting
A、 Four Major Laws concerning Industrial Property Protection
B、 Unfair Competition Prevention Law
IV Inadequacy of Export Control Measures in Preventing Design Counterfeiting
A、 Export Trade Control Order
B、 Export and Import Trading Law
C、 Voluntary Self-Disciplinary Design Agreement
V Enactment of Export Commodity Design Law
A、 Purpose
B、 Definition of Design
C、 Specific Goods
D、 Design Registration
1、 Effect of Registration
2、 Criteria for Registration
3、 Concurrence of Registration Applications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親屬的身分法關係之特色 陳棋炎
(一) 親屬的身分關係
(二) 親屬的身分法關係
1、 夫妻關係
2、 父母子女關係
3、 家長家屬關係
(三) 親屬的身分人與親屬的身分間之關係
1、 親屬的身分人與親屬的身分間之意義
2、 親屬的身分權義
(四) 親屬的身分行為
1、 親屬的身分行為之意義
2、 親屬的身分行為有合同行為性質
3、 親屬的身分行為無所謂行為能力
4、 親屬的身分行為無所謂意思表示
5、 親屬的身分行為與代理、條件、期限
6、 親屬的身分行為無效、撤銷之意義
7、 親屬的身分行為之要式性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近時日本民法學之發展狀況(日文) 田中整爾
(一) 財産法における戦後の変遷
1、 物権法の分野における戦後の変革
2、 債権法の分野における戦後の変遷
(二) 不当利得法の機能と類型論
1、 概觀
2、 日本民法703条にいう善意利得者の返還義務の範囲の縮限(現存利益)と過責の考量論

吳英哲譯

(一)戰後財產法之變遷
1、戰後物權法領域之變革
2、戰後債權法領域之變遷
(二)不當得利法之機能及類型論
1、概觀
2、日本民法第七0三條所謂善意得利人返還義務範圍之限縮(既存利益)與過責之考量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現行司法制度上的法官 桂 裕
1、 前言
2、 尊重司法制度
3、 司法獨立
4、 行政與司法分界
5、 何謂法官法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論我國憲法上選民與民意代表之法律關係 王 文
1、 前言
2、 學說上之研究
(1) 學說之主張
I委任說
II代表說
III國家機關說
(2) 學說之演進
I委任說發展至代表說
II代表說趨向於委任說
(3) 學說之剖析
I委任說之目的
II代表說之作用
III「非學說」之謬誤
3、 憲法上之析論
(1) 我國憲法對選民與民意代表之規定
I國父遺教之依據
II憲法具體之內容
(2) 我國憲法立法之主旨
I中央民意代表之立法
II地方民意代表之立法
4、 結論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論土地徵收的概念 黃 異
1、 前言
2、 土地徵收的程序
3、 學說及實務的見解
(1) 從程序觀點了解土地徵收
(2) 視土地徵收為行政處分
(3) 對於土地徵收的行政救濟
4、 本文見解
5、 結論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土壤污染防治法芻議 邱聰智
1、 緒言
2、 土壤污染防治法制探索
(1) 我國法制之現狀
(2) 法制架構之要點
3、 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
(1) 草案總說明
(2) 草案全文及立法理由
4、 土壤污染防治法之定位
代結語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平時與戒嚴時及解嚴後有關刑事法律之適用 褚劍鴻
(一) 戒嚴法之法源
1、 戒嚴之意義
2、 憲法與戒嚴法
3、 台灣地區之宣告戒嚴與解嚴
(二) 平時與解嚴時有關刑事法律之適用
1、 法律對平時之規定
2、 法律對戒嚴時地之特別規定
(三) 解嚴後刑事法律之適用一律回復原狀
1、 程序法方面
2、 實體法方面
(四) 解嚴後國家總動員法適用問題
1、 國家總動員法之發布
2、 國家總動員法與戒嚴法之不同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刑法解題--關於故意及過失 黃榮堅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有限公司董事之選任、解任與企業支配構造問題之研究 王麗玉
1、 從民國六九年公司法有關於有限公司規定之修正談起
2、 現行法上有限公司存在幾個問題
(1)「董事」單軌制實為「執行業務股東」單軌制
(2)董事選任、解任問題之爭議
(3)股東對董事任免權與資本主義之企業支配構造原則
3、 資本主義企業支配構造之基本原則
(1) 企業所有的概念
(2) 企業所有與企業支配-所有者支配的原則
(3) 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分離的原則
4、 比較六九年公司法關於有限公司執行業務機關之修正及其企業支配構造
(1) 修正前之執行業務機關及其企業支配構造
I、關於執行業務機關採行雙軌制及其紛擾
II、關於執行業務機關分別準用無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之規定
III、執行業務機關雙軌制下之企業支配構造
(2) 修正後隻執行業務機關及其企業支配構造
I、關於執行業務機關改採「董事」單軌制
II、採「董事」單軌制,卻準用無限公司之規定
III、股東無董事任免權對企業支配構造之影響
5、 與日本有限公司法董事之規定及其企業支配構造之比較
6、 結語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無扶養義務而扶養時之請求權基礎 王澤鑑
1、 問題之說明
2、 殯葬費用之支出
3、 誤認他人為生父
4、 童養媳契約之無效
5、 生父認領非婚生子女
6、 婚生子之否認
7、 結論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關於應繼份之實質的公平之法的考察 黃宗樂
1、 問題所在
2、 解決之道
(1) 我國法
I、生前特種贈與之歸扣
II、夫妻間剩餘財產之分配
(2) 日本法
I、特別受益人之應繼分
II、貢獻繼承人之應繼分
(3) 中共法
I、繼承份額之比例
II、配偶之共有財產一半先取
3、 檢討與結論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聯邦德國私法的演進 藍瀛芳譯
譯者說明
序說
1、 原始法
(1) 部落與原始移民
(2) 滲透羅馬帝國
(3) 封建制度
(4) 法律編簒與草擬
2、 羅馬法的繼受
(1) 羅馬法的「復活」
(2) 繼受的原因及其方式
(3) 繼受的限度
3、 法典編彙
(1) 自然法學說
(2) 初期的法典編彙
(3) 普遍性的法典編彙
4、 二十世紀
(1) 迄一九三三年之演進
(2) 國家社會主義期間
I、納粹的法律觀念
II、對實證法的影響
(3) 一九四五年以後之演進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 林秀雄
1、 判決內容
2、 判決評釋
(1) 序說
(2) 不堪同居之虐待
(3) 惡意遺棄
(4) 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
(5) 結論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論動產抵押 劉春堂
1、 前言
2、 動產抵押之意義
(1) 動產抵押者以動產為標的之抵押權
(2) 動產抵押者乃由債務人或第三人就其動產所設定之擔保物權
(3) 動產抵押者不移轉標的物占有之擔保物權
(4) 動產抵押者抵押權人得占有並出賣抵押物而優先受償之擔保物權
3、 動產抵押權之發生
(1) 動產抵押契約之訂定
(2) 動產抵押權之善意取得
4、 存有其他擔保物權之動產可設定抵押權
(1) 已設定質權之動產與抵押權
(2) 已存有留置權之動產與抵押權
(3) 已設定動產抵押權之動產與抵押權
(4) 已設定動產抵押權之動產與抵押權
(5) 已成立附條件買賣之動產與抵押權
(6) 已成立信託占有之動產與抵押權
5、 動產抵押權之效力
(1) 抵押權效力之範圍
(2) 對於抵押人之效力
(3) 對於抵押權人之效力
6、 動產抵押權之實行
(1) 動產抵押權實行之原因及要件
(2) 動產抵押權之實行方法及程序
I、抵押權人自行實行
II、聲請法院強制執行
III、出賣或拍賣以外之其他方法處分抵押物
(3) 動產抵押權實行之效力
7、 動產抵押權之消滅
(1) 主債權之效滅
(2) 除斥期間經過
(3) 抵押物滅失
(4) 抵押權實行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融通票據之研究 黃獻全
1、 序言
2、 融通票據之法律上性質
(1) 英美法規定
(2) 日本學說與實務上見解
(3) 我國學說與實務上見解
3、 融通票據與票據抗辯
(1) 英美法規定
(2) 日本學說與實務上見解
(3) 我國學說與實務上見解
4、 結語
論著名稱 編著譯者
論西德國會、政府及行政彼此關係之變遷 張嫻安譯
1、 波昂基本法結構下之聯邦總統、國會及聯邦政府
(1) 波昂政府體制之兩極性
(2) 組成政府之程序
(3) 國會之轉變
2、 法案導向以及國會對政府與行政行為之監督
(1) 國會之立法權
(2) 國會對政府及行政之監督
3、 各邦憲法中之國會、政府與行政
(1) 邦政府之組成
(2) 邦立法以及國會對邦行政之監督